从“消费至死”到“全民狂欢”,双十一已经历了八个年头。实际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0时,天猫交易额达1207亿元;京东交易额同比增长59%;苏宁易购全渠道增长达193%;国美在线交易额增长268%,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72%……
千亿盛宴下,酒业分羹首次突破10亿。在这场购物盛典中,茅台、洋河等电商意识较强、市场销量较大的酒类厂家电商开始崛起,成为焦点;而备受关注的酒类电商平台放弃了价格战和争夺排位,号称“不拼低价拼服务”。狂欢之下,今年“双十一”有何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
针对各方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分析认为,双十一的品牌影响力从天猫拓展至全电商、从线上扩充至线下,显示了国内巨大的内需,释放了消费红利,其带动整个消费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互联网也已深度进入“移动领域”。
五大原因火爆“双十一” 消费深度进入“移动领域”
由最初的市场爆点,到如今的全球购物狂欢节,感慨的不仅是双十一的缔造者们。“双十一”让无数国内外消费者投入其中,商家发出的一个个订单,最终汇聚成一个个商业奇迹。备战、上新、推广、仓储,卖家为打造更优质服务体验而做出的的不懈努力,与消费者源源不断的购买热情,成就了这个非凡的电商节日。数字背后所折射的是电商行业历经八年来的沉浮与变迁。
这个在电商人看来和春节同样重要的节日,已成为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盛宴”,24小时过千亿的“动力”,究竟从哪里而来?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此次“双11”火爆有五大原因:第一,今年冬天来得早,各地气温偏低,购物需求旺盛,将带动大量的双11销售;第二,现在大件商品在网上的销售比例提高很快,2016年九十月份房地产销售火爆,带动了大量的装修、装饰和家电需求,将在双11爆发;第三,中国经济低迷,老百姓收入提高不多,进出口都萎缩,厂商国内促销热情高,老百姓也追求更低的价格;第四,今年双11的预热安排更充分,晚会直播更深入人心,社会影响更大,流量会更加集中释放;第五,随着几年双11的火热登场,电子商务已经被中国老百姓广泛接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网购热情已经开始被点燃,这股消费潜力是不可预知的。
当然,消费过后的数据分析同样重要,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分析,本次“双十一”有如下四大特点:
特点一:销售额刷新纪录释放消费红利
天猫双11成交额达到了1207亿元,这是继2015年912亿元,2014年571亿元,天猫在“双11”第八个年头再次刷新全球零售史新纪录。而其他电商如京东、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电商在订单量增长方面也大有突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双十一的品牌影响力从天猫拓展至全电商、从线上扩充至线下,它显示了国内巨大的内需,释放了消费红利,其带动的整个消费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特点二:深度进入“移动领域” PC端被取代
今年双11,天猫无线交易额占比超八成;京东移动端订单占比达85%;苏宁易购移动支付占比达83%;国美在线移动端交易额占72%。由此可见,移动端网购成消费主流方式。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移动购物正在潜移默化地进入到网购消费者的生活。相比PC端,移动购物APP的便利促使消费习惯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加大对消费者引导,电商节日等活动中加大对移动端的投入,均引导消费者加大移动端购物力度,促使移动端的盈利能力提升。移动端购物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已经成为“全民化”的现象。
特点三:物流快递进入数据化、科技化时代
伴随着“双十一”电商进入第八个年头的快递物流行业,已经全面进入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路径。今年双11全网共产生包裹达10.7亿个,远超于2015年双11产生的6.8亿个包裹,数量实现飞跃增长,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家电商物流配送效率提升显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认为,在“双十一”的考验下,快递产业链更加成熟,出现了分拣员、车辆等外包公司。大数据、云计算在快递业的广泛运用,实现智能分仓、自动化仓库、智能发货,大大缩短了快递配送时间。而众包物流的加入,缓解了快递旺季用人不足的痛点,也为末端配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快递业在“双十一”历练后,进入数据化、科技化时代。
特点四:传统品牌价值回归
今年双11是迎接新零售时代到来的重要时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双11当天有94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越来越多的品牌成为了天猫“双11”亿元俱乐部”的成员,它们当中有绫致时装、太平鸟、森马服饰、骆驼服饰、全棉时代、罗莱家纺、韩都衣舍、三只松鼠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较往年相比火爆的淘品牌今年显得比较“落寞”。传统零售切入线上,重视电商投入,借助线下品牌优势快速成长,在双11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店的零售,他们的本质上都属于商业。电商最终也是要回归商业本质,注重品牌与质量。此次传统品牌的崛起也代表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
繁荣背后的隐忧:刷单、爆仓热度如何延续?
当然,亮眼的数据背后并非一片繁荣,热闹的“双十一”画上了尾声,但背后的隐忧依然值得关注和思考。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看来,本次“双十一”背后,透露着五大隐忧:
图片来源:网络
隐忧一:刷单背后虚假繁荣
信用评级已经成为网购消费者选择商家的重要参考,为了能在“双11”聚集更高的人气,很多商家会雇人“炒信”,虚构交易信息和评价内容,给消费者造成销量和评价佳的现象。刷单就是用小的代价买换取虚假的购买行为。双11在直播成交额的同时,不会有人关注之后的退换货请款,海量的订单被确认后就产生了庞大的交易额。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