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上市公司披露数据却频遭媒体“误读”
近期茅台、张裕等上市酒企陆续发布年报,使我们看到渐渐复苏酒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风景的形成,基本得益于消费升级给酒业带来的市场机遇,以及诸多酒企领导言语之中提出的基于“一带一路”国策下,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崛起,不再是单一的涵盖投资、经贸、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影响。一个价值中国的崛起,给予了文化属性极强的酒类企业的经营者强烈的信心,从而对未来市场充满憧憬。
茅台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茅台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利润251亿元。张裕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张裕实现销售收入47.17亿元,同比增长1.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9.82亿元,同比减少4.62%。泸州老窖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泸州老窖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83.04亿元,同比增长20.34%,净利19.28亿元,同比增加30.89亿元。
酒类行业的复苏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尽管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酒类产业调整的核心课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但笔者也看到,各大酒企都在努力改善。
但投资市场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就在茅台披露2016年报后不久,立即有媒体撰文分析称茅台存在“利润截流”和“启动股权激励”等问题,而所分析的依据全部来自年报。该新闻缘起于一位职业投资人在新浪微博里的质疑,认为2016年茅台销售公司本来已经把货发给经销商了,但是在报表里却没有确认收入,同时消费税虚增,通过这两项隐藏的利润达到45.66亿元。
新闻媒体的职责,即是通过专业的分析和深入的洞察,揭示真相,甚至直指要害,从而捍卫公众的知情权。而事实上,在“负面效应”之下,该新闻迅速在各大媒体蔓延开来。直到招商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董广阳从专业角度分析指出“隐瞒收入的说法言过其实”。甚至包括所谓的启动股权激励,董广阳也从专业角度一一分析。而作为当事者,茅台也及时作出正面回应,对该新闻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明确回答,而且是“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社会对茅台重大问题的关切”。
笔者同时也关注到,这一负面消息并未对茅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茅台的“利润截流”风波已经平息,但静而后思,当前我们正处于自媒体的时代、一个碎片化阅读时代、一个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信息时代。但根本上,我们正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同时也是多种信息交错的时代。正直的、有担当的媒体,不仅要给公众提供有品、有用、有料的新闻真相,而且要为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的洞察真相的途径。哪怕谣言更容易使人相信,媒体人也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公正和真相而坚守,哪怕是孤独的坚守。
酒类创意营销已经处在IP联姻的时代
酒企与社会强IP联姻的事件在最近频繁发生。19日,习酒与自由搏击类强IP昆仑决签署战略合作;23日,汾酒冠名央视文化类强IP《朗读者》并举办“世界读书日”。加上之前的郎平代言郎酒,以及许多正在与社会强IP磋商合作的酒企,逼着清晰地看到,酒业原声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
所谓原生营销,有专家将其简单地对立于传统的寄生式的广告。譬如传统的广告会在内容正精彩的时候,忽然插播广告。而原生营销则会把广告内容巧妙地植入内容之中。这可以帮助人们简易地了解原生营销的基本策略,但也会使人们把简单的影视植入广告作为原声营销的一种手段。
原生营销是由凤凰网首先引进国内,至今早已演进到“再造生活场景”的4.0版本,即基于对人的洞察,通过情景再造,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实现商业IP与内容IP在价值的重构与升级。
譬如汾酒冠名《朗读者》,把汾酒这一文化属性很强的商业品牌与《朗读者》这一代表着中国文化复兴的IP进行联姻,界限的打破,让商业创新和价值重构充满想象。君品文化的杰出代表习酒与充满尚武精神的昆仑决合作,不仅使君品文化中的“勇者无惧”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形象化、情景化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而且现场直接销售,可以使用户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情景体验。
凤凰网酒业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