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彩陶坊天时·名家讲坛”河南人
·首个“凤香型酒城”项目启动,传
·谱写时代华章,让诗酒温暖每个人
·劲牌:16载“阳光”护佑求学梦(
·青花汾酒30·复兴版 重新定义高
推荐文章
·美酒佳酿再聚酒城,中国沈酒热点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与川媒体交流
·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探索系列活
·红色遵义·神秘酱香——2020中国
·劲牌毛铺年份匠荞在汉发布
最热文章
·于谦出白酒 众筹99元/瓶起-375ml
·茅台商城官方放货实行可预约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今世缘推出新品“国缘V9”,价格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哥要出白酒
·中金再挺茅台五粮液:10年营收利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旗帜广告位
中国啤酒品牌不再一枝独秀,啤酒行业朝中高端演进
2018-07-12 06:23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应该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在超市货架上,面对一排排包装及规格几乎一致的国产啤酒,除了品牌不同,你大概很难说出这些啤酒喝起来有什么区别。而如今,超市的货架上已经不再只是一抹“中国绿”,越来越多的啤酒色彩纳入其中,用共享单车最流行的话来总结现在的超市货架一样适用——“留给中国啤酒的色彩,不多了”。

中国啤酒的整体印象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在与国外品牌博弈间,中国啤酒从原来的跑马圈地,到遍地开花,再到如今的“经济试验田”一样的新品开发,这不仅仅是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所至,更多的则是中国啤酒消费数据这一个标尺的卡压。

如今,中国啤酒品牌在市场上已不再“一枝独秀”。自2014年以来,我国啤酒业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中国酒业协会有关报告指出,现阶段,我国啤酒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和啤酒总体消费需求趋于饱和仍是主因,是内因,而啤酒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是外因,例如进口啤酒的大幅增长、预调酒和亲民低端白酒对啤酒消费产生的跨界影响等。此外,消费者对酒类产品健康和理性消费意识的提升,也对规模化市场的产品份额产生叠加效应。中国啤酒企业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是否没有了“本土优势”?这样的问题,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给出了答案。


“啤酒具有两大属性,即有限创造性和极致新鲜化。”何勇表示,啤酒创新的前提是保证食品安全,而不能随意发挥。此外,啤酒品质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产品的新鲜度,为了最大化保证啤酒的新鲜,啤酒厂商往往按照属地化销售的原则来经营。当前,我国啤酒产业的整体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但产品创新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现在的啤酒消费正在从‘喝饱’向‘喝好’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使得一些消费者对进口啤酒创造性的追求,胜过了对其新鲜度的要求。”何勇说。

进口酒是对手?是帮手?

面对中国啤酒市场的数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进入新时代后,进口啤酒的市场冲击所带来的。中国啤酒一直处于粗放型的竞争模式,低价高量被国内啤酒商作为最主要的营销手段,这曾经帮助啤酒商们开拓了不少市场,但当市场趋于饱和时,产品单一,僵化开始阻碍啤酒业的继续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对《中国酒业》记者表示,进口啤酒之所以表现抢眼,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基数小所以增速快,进口啤酒的整体占比依旧不高,仅占百分之一左右。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增长并不能在宏观上拉动中国啤酒的消费。再加上预调酒和亲民低端白酒对啤酒消费产生的跨界影响,及消费者对酒类产品健康和理性消费意识的提升,啤酒的销量在多重影响下逐步下滑。

进口啤酒的品质一定比国产啤酒好吗?何勇认为,啤酒进入中国虽然已有100多年,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消费文化,很容易被国外的啤酒文化输入和侵蚀。事实上,啤酒的生产工艺是世界通用型的,中国啤酒业作为输入型行业,加工设备和装备水平甚至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先进。此外,我国的啤酒消费以社交分享型为主,产品因此也以淡爽型啤酒为主,浓醇型啤酒作为细分市场,应用相对较少,“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啤酒企业生产不了,只是目前需求还没有想象中的大而已”。

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市场化、集约化的行业,各大啤酒巨头往往通过并购中小啤酒厂等方式走规模化扩张的道路。目前,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和嘉士伯五大啤酒集团占据了我国啤酒市场80%以上的份额,其余份额由珠江、金星等各地区域性品牌占据,未来啤酒行业将呈现出“高大强”与“小而美”并存的格局。

未来,进口啤酒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快速切入的机会有多大?当前中国啤酒市场“跑马圈地”“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已经结束,可供并购的区域品牌已经不多,进口啤酒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并不大。下一步的整合可能发生在“大鱼”与“大鱼”之间。从顶层设计出发,如何形成中国内资品牌的巨头和航母,这是必须做的。


作为一种属地化特色明显的消费品,国产啤酒通过产品走出去的比例很小,通过资本运作带动品牌走出去,可以成为一个选择。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以及2000年前后,两轮外资的投入造就了中国啤酒的今天。中国啤酒的产销量连续14年位列世界第一背后说明其发展的实力还是具备的。虽然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下滑,但最近的数据显示,2017年5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430.5万千升,同比增长0.7%。

这就证明了虽然啤酒行业的总体量在下降,但其单值却在上升,这是行业朝着中高端演进的一个标志。啤酒消费低龄化、高端化的新趋势将继续拉动行业总体量的扩大。对于国内啤酒企业而言,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分享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目前啤酒行业出现的调整只是微调,从结构来看,中高端啤酒在增长,而低端消费在下滑,传统产品结构金字塔模型的基部开始萎缩,啤酒业的形态将从金字塔向橄榄形转变。未来,具有品牌、品质、规模等优势的企业无疑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市场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国产啤酒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中高端产品的布局。进口啤酒打破了啤酒市场的天花板,对国内主流啤酒厂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酒业杂志  中酒互联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喜力公司半年报抢眼:营销双增长,运营利润超预期
下一篇:幸福1314养生酒上市新闻发布会成功召开
2020格鲁吉亚官方大师班巡展来了,葡萄酒大师朱利安主
2020格鲁吉亚官方大
产区溯源,“双循环”落地白酒产业关键
产区溯源,“双循环
“双循环”为东北酒带来发展契机
“双循环”为东北酒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与川媒体交流共商川酒发展大计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