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真的强过一个中国石化、两个中国中车?
自2016年初不到200元的茅台,到2017年初刚刚站上300元的茅台,再到上周一举站上600元的茅台,截至上周五收盘在近650元的茅台,贵州茅台一时资本市场关注度极高。
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最新A股市值排行榜,贵州茅台总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排名A股第八,暂列第九的中国石化则少了整整1000多亿,而作为中国制造名片的中国中车才3000亿出头。
我们的回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就股票投资而言,我们只关心股价上涨和潜在收益。这个范畴,贵州茅台确实可能胜出,胜出在业绩的确定性。
二是就经济意义而言,公司的贵贱、强弱不能用一个总市值、一个股价上涨下跌简单比较得出。比方我们用一万亿把贵州茅台买下来了,但是你尽可以试试用一万亿能不能买下中国中车。包括中国石化,也是类似的道理。
对于贵州茅台,乃至白酒股、消费股的股票投资,我们重复下近期观点,
一是短中期也就是看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估值切换应还有些许空间,这是传统的估值切换时间窗口,而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公司基本面又特别景气。
二是中长期,明年2018乃至2019年,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股应当继续看涨。无论是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外部增量资金配置A股尤其是消费股,都是正面的评价。
三是超长期,消费股简直就是牛股的摇篮。一个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和一个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都是消费出牛股的基本保障。
四是超短期,我们对市场表示敬畏。之前预计消费在高涨之中可能阶段休整,上周的消费股强势已经超出预期,尤其是茅台三季报超预期后第二个交易日仍能大涨7%以上。
对贵州茅台、中国石化、中国中车的公司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贵州茅台受益于好行业、中高端化、品牌优势。就整个酒类行业而言,白酒增速好于其他行业;就白酒行业而言,近几年高端份额持续扩大、中端向次高端偏移的特征明显;就公司而言,得益于强大的品牌建设,茅台最为受益。未来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在价格、产量的互相配合下,贵州茅台净利润翻一番仍然可期。
中国石化若想重回盈利巅峰还需油价帮忙,这对投资而言具有不确定性。中国能源消费增速已经告别上一个十年的高增长时代,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占比远期还有下行可能,中国石化的盈利巅峰出现2010-2011年的高油价时期,重回巅峰可能需要油价方面进行配合,而当前主流逻辑往往制约油价高涨。
中国中车的盈利将重新增长,国内的高铁建设将保障公司业务平稳,地铁建设进入高峰周期将拉动公司业务增长,而如果海外高铁市场被充分打开,中国中车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对股票构成戴维斯双击。但是海外市场的打开不确定性较高。
综合而言,油价、海外市场这些不那么确定、不好预测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中国石化、中国中车的盈利预估,其估值水平难以显著提升,股价需要靠盈利一点一点推上去。
正文
自2016年初不到200元的茅台,到2017年初刚刚站上300元的茅台,再到上周一举站上600元的茅台,截至上周五收盘在近650元的茅台,贵州茅台一时资本市场关注度极高。
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最新A股市值排行榜,贵州茅台总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排名A股第八,暂列第九的中国石化则少了整整1000多亿,而作为中国制造名片的中国中车才3000亿出头。
不禁有投资者要问,一个茅台真的比中国石化强吗,或者一个茅台真能抵过两个中车?
一、茅台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受益于好行业、中高端化、品牌优势
看贵州茅台估值和盈利预测,TTM33.7倍市盈率处在历史估值高位区间,动态看2018年市盈率则下降至25倍,19年则有望降至20倍。
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贵州茅台股价似乎已经不再便宜了?静态的角度看茅台,其PE(TTM)仍有31倍,而过去五年PE均值只有18倍,目前贵州茅台的估值处于均值往上两个标准差的水平。
不过,从动态的角度看,贵州茅台的估值并不贵。根据联讯证券食品饮料组的观点,2017年贵州茅台的归母净利润在270亿元左右,假设2018年和2019年分别维持20%和16%左右的利润增速,届时对应的估值水平就能降到20倍。
从基酒供给和需求下的涨价说起,未来5年或者稍长一点时间,在价格和产量的互相配合下,贵州茅台净利润翻一番仍然可期。
来自基酒的供给测量,展望未来五年,茅台酒再增长40%的可能性。兑换到实际产量和销量,时间上会再有所顺延。未来一两年的茅台供应,则取决于现有基酒的规模和结构。
来自茅台涨价的判断。今年茅台利润的释放主要来自量的上升,但是终端消费承接良好,考虑到现有基酒规模有限和已经多年未涨的出厂价,未来一两年年内茅台如有涨价,将在市场预期之内。
得益于经济发展良好、人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社交商务需求稳健增长,从而酒业格局白酒雄风依旧,白酒格局呈中高端化趋势,在行业变局中茅台品牌力日益强大。
在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三大酒中,白酒消费增长好于啤酒和葡萄酒,其占比明显提升。2012年白酒以及葡萄酒均遇到了明显的行业调整,从此白酒告别了此前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进入一个个位数甚至小个位数的增长平台。而数量级小得多的葡萄酒行业,反而被冲击得更加厉害些,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2012年的消费规模。啤酒消费量则在2013年达到顶峰后一直处于下降的通道。
从整个酒类行业的格局变化看,白酒可能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中高端消费占比提高的最大受益者,它的行业格局非常清晰,文化认同度又远远超过红酒,商务消费、社交需求仍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融入社会的年轻人。而啤酒作为最普通的酒类消费却为中国劳动力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人口规模的向下拐点而在总量上遇到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