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彩陶坊天时·名家讲坛”河南人
·首个“凤香型酒城”项目启动,传
·谱写时代华章,让诗酒温暖每个人
·劲牌:16载“阳光”护佑求学梦(
·青花汾酒30·复兴版 重新定义高
推荐文章
·美酒佳酿再聚酒城,中国沈酒热点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与川媒体交流
·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探索系列活
·红色遵义·神秘酱香——2020中国
·劲牌毛铺年份匠荞在汉发布
最热文章
·于谦出白酒 众筹99元/瓶起-375ml
·茅台商城官方放货实行可预约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今世缘推出新品“国缘V9”,价格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哥要出白酒
·中金再挺茅台五粮液:10年营收利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旗帜广告位
供求矛盾真实性大打折扣 酒行业未来消费动力在哪里?
2018-07-10 21:3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原标题:酒行业未来消费动力在哪里?

经历了几年的深度调整,2017年中国酒行业整体迎来了难得的复苏。以茅台、五粮液等为代表的名酒今年以来市场表现较为突出,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名酒涨价重新回到人们的议题之中。然而笔者却常常感觉此轮的名酒回归与以往存在很多不同。


首先,市场表现与价格走势并未达到真正的一致。一般来说,物以稀为贵是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具备较大的购买需求,市场上的名酒不足,购买价格遵从市场规律上行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笔者见到的却是上游厂家放量供应,似乎力图消除上涨预期;渠道供应链环节惜售待价而沽,却又举旗不定;终端消费者却出奇淡定,对名酒上涨变得越来越缺乏敏感度,金九银十,一些业界人士与媒体预期中的抢购盛景并未出现。

其次,供求矛盾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一方面不少媒体报道茅台等名酒“一瓶难求”在不少地方遭遇购买无门,商家手中断货,实际购买价格突破1800元,然而不少消费者却发现通过茅台云商、大型商超等却完全可以以厂家公布的价格买到满足个人需求的飞天茅台。

第三,不少品牌的产品价格集中进行调整,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生产厂家正在通过价格杠杆拉动产品需求与价值规律,这种行为的常态化考验着渠道商家的智力与定力,却令下游颇感“视觉疲劳”失去重点。

事实上,正如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指出的:酒水定价最终还要遵从市场规律。笔者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产品流通真正的动力之源。换句话说,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想重回酒业黄金时代几无可能。

那么,从长远来看,随着多轮次、多地区和部门的“禁酒令”的颁布,未来酒类消费的规模与数量毫无疑问都将呈现出下降趋势,酒行业所依靠的消费动力究竟在哪儿呢?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酒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将为我们带来答案。随着消费者受教育水平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显著提升,酒类产品的文化属性将超过目前的简单的食品等物质属性,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在社交(馈赠)功能减弱的情况下,未来消费者消费酒产品更多的将是消费其文化特色(如典故、地理标志、民俗、名人效应等),而对其本身的香型、口感、技术、容量规格,甚至价格等方面指标的变化不再敏感。

这种趋势将会对主导产品生产的厂家带来新的挑战与考验。企业除了要组织生产,保障供给,还担负着实现产品文化符号化的重任。未来衡量企业家成功的指标也许将不再是一年销售了多少吨酒,而是产品的文化价值有多大的提升,它将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左右消费者的心态。在文化价值提升的前提下,附着在酒产品上的文化价值将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路径。

以欧美为鉴,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中国酒业杂志 中酒互联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茅台集团召开生态农业公司专题汇报会
下一篇:郎酒陷左右手互博 品牌进一步失焦
2020格鲁吉亚官方大师班巡展来了,葡萄酒大师朱利安主
2020格鲁吉亚官方大
产区溯源,“双循环”落地白酒产业关键
产区溯源,“双循环
“双循环”为东北酒带来发展契机
“双循环”为东北酒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与川媒体交流共商川酒发展大计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