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彩陶坊天时·名家讲坛”河南人
·首个“凤香型酒城”项目启动,传
·谱写时代华章,让诗酒温暖每个人
·劲牌:16载“阳光”护佑求学梦(
·青花汾酒30·复兴版 重新定义高
推荐文章
·美酒佳酿再聚酒城,中国沈酒热点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与川媒体交流
·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探索系列活
·红色遵义·神秘酱香——2020中国
·劲牌毛铺年份匠荞在汉发布
最热文章
·于谦出白酒 众筹99元/瓶起-375ml
·茅台商城官方放货实行可预约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今世缘推出新品“国缘V9”,价格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哥要出白酒
·中金再挺茅台五粮液:10年营收利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旗帜广告位
啤酒打响2018年涨价第一枪 今年消费股怎么挑?
2018-07-08 23:0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昨天盘后流传出一条新闻,华润、青岛、燕京等多个国产品牌涨价,这是十年来的首次集体涨价,并且涨价幅度还不小,在10%到20%之间。

没有悬念,今天无论A股,还是港股的啤酒股,都是高开,并且港股的华润啤酒与青岛啤酒都是5个点以上的起步价。

午间休盘,青岛啤酒跳出来澄清,媒体报道不实,提价幅度不超过5%。下午开盘青岛啤酒跳水,A股还一度打开跌停板。

不过,没多久股价就反弹回去了,青岛啤酒H股最后收涨,当天啤酒股的表现是两个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股价敲重点:这是龙头的盛宴,蹭热闹的怎么上来还得怎么回去)。

市场是看得很清楚的,幅度虽然夸张了点,集体提价是事实,这就有不一般的意义了。

提价对啤酒行业意味着什么

在《咱不喝白的喝啤的,啤酒股要怎么挑?》一文中,已经指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啤酒市场基本上饱和了,需求总量不会继续上升。

而好消息是国内的啤酒自2014年以来的一波调整也已经企稳,调整过程是艰难的,但对于活下来的企业,吃掉失败者,胜者为王的舒服日子到来。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啤酒销量增长了0.8%,延续了自去年8月以来的增长。看公司发布的中报数据:

华润啤酒(291.HK)上半年销量630.6万千升,同比增长2.9%;

青岛啤酒(168.HK;600600.SH)上半年销量453万千升,同比增长2%;

燕京啤酒(000729.SZ)上半年销量276.8万千升,同比增长2.2%。

国内三大巨头靓丽的销售数据,再对比行业的整体增长情况,勾勒出地方小厂狭小的生存空间,而且空间还会更小。要知道,华润、青岛、燕京占了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行业总销量微增长的情况下,它们保持2%以上的增速,要吃掉多少小厂的市场份额。

所以,一波调整之后,行业的竞争格局不言而喻。

我只找到了2015年的市场份额图,那个时候是73.7%,目前五家的市场份额绝对是超过了75%的。

消费行业赚两个钱,一个赚天花板的钱,一个赚竞争格局的钱,竞争格局甚至是更重要的。竞争格局稳定的一个标准是,没有价格战的恶心。这就是十年来首次集体涨价释放的信号:啤酒行业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整与收编后,市场份额进一步壮大的巨头们握手言和,一起刷利润要紧。

提价10%到20%意味着什么呢?以前提到过,快消品行业的一个魅力是:它的单价并不高,提一点价消费者并不敏感,但由于量足够大,对投资者而言,这点提价却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迷人的利润和现金流。

拿国内啤酒行业来说,国产品牌的啤酒以中低端为主,几块钱一瓶,提10%,也就几毛。以雪花为例,最便宜的大概是2块多一罐,涨个2毛、3毛、5毛,消费者根本没感觉。但对公司呢,这几乎就全部直接转化为净利润了。

以华润啤酒为例子,从媒体报道来看,雪花几乎500ml的产品全部都提价了,提价幅度在10%到20%间,我们假使2018年销量不变,营收增10%左右,2016年320亿营收,2017年上半年增长了3.7%,所以这个提价可能带来30多亿的营收增加,这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利润以及现金流。

可想而知,今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啤酒巨头们的财务报表将会是相当相当漂亮的,考虑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结构上的改善,会更漂亮。今年资产上该配点什么,不用多说。还不明白的,复盘一下17年的白酒以及茅台三季度令人跪舔的业绩。

提价对消费领域意味着什么

茅台前不久提了一次价,提价幅度达18%,不过一个贵族不多计较。而这次啤酒开年提价,可能传递的信号就更多了。华润啤酒提价的几个理由分别是:原材料、人工成本、环保税等。

这些理由,说白点,就是大家迷惑的PPI与CPI的剪刀差。

PPI走得飞起,CPI没起来,上游过剩的企业有利润,银行的坏账少了,消费者也开心,但要说一个麻将桌没有输家,这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个经济部门替大家扛住了社会整体生产成本的上升。

看毛利,啤酒行业大家难受:

但啤酒行业还好,国产品牌原本以中低端为主,消费升级带来产品结构改善,对冲掉了成本的上涨。消费三巨头康师傅、统一、中国旺旺相比就要更难受了,达利在高毛利的乐虎功能饮料推动下,产品结构优化,稍微不那么难受。

消费新贵周黑鸭也难受,毛利下滑,净利增速大幅放缓,中报发布后股价直接掉了12个百分点。

白电巨头们也难受,看格力,美的,海尔等,毛利率都是掉好几个点的。行业小弟海信科龙就掉得更凶,中报发布后股价跌了13%,H股股价自高位一度跌去40个百分点。

难受并不代表大家会理解,能不能提价并不完全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像白酒行业,格局稳定,谁是一线,谁是二线,市场划分得很清楚,所以涨价没有多少压力,成本也就顺利转移了。厨电行业目前格局也稳定,所以大家也不那么难受。

但大多数行业没这么幸运。从PPI与CPI长时间的剪刀差来看,显然价格的上下游传导出了问题。上游有供给侧改革推动价格飞起,下游价格跟不上,从供求关系来说,原因无非是或者供给过剩,或者需求不足,这两个原因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然,还可以有一个原因,是合同期限的问题。

新的一年,行业格局已经稳定的啤酒企业集体打响了涨价第一枪,那么17年其他被怼得难受的消费企业会做何举动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是2018年投资消费品得关注的一条逻辑线:通胀。

通胀究竟会不会来

现在说通胀可能太遥远了,从最新的11月份数据来看,CPI仍然是非常萎靡的。但PPI摆在那里,从常识上面说不过去。

上面提到,PPI飞起,CPI萎靡,这些年产能过剩的上游企业都赚钱了,就有钱还银行了,银行的坏账也少了,而物价不起,消费者也开心,但是,一桌人打麻将,怎么可能没有输家呢?

上面提到的这些消费企业,还只是毛利稍微下滑了一点点,而像电力行业,上游直接对上煤炭,利润下滑是非常厉害的,看每个月公布的工业企业增加值,煤炭与电力是冰火两重天。

这种状况能不能持续呢?坚持一个观点:上游原材料上涨是抬高了社会整体的生产成本,它最后一定会传导到消费这一终端上来,需要的是时间。至于是不是18年,啤酒行业的集体涨价是不是一个开始,只能且行且看。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仰韶彩陶坊新春订货会首战告捷
下一篇:今世缘2017年利润预增15%以上
2020格鲁吉亚官方大师班巡展来了,葡萄酒大师朱利安主
2020格鲁吉亚官方大
产区溯源,“双循环”落地白酒产业关键
产区溯源,“双循环
“双循环”为东北酒带来发展契机
“双循环”为东北酒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与川媒体交流共商川酒发展大计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