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辽宁白酒行业来看,辽酒振兴的畅想空间十分大。当前,辽酒尚没有一家销售额过10亿的企业,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辽酒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场,产品也局限于中低档,提升空间巨大。
那么,辽酒振兴如何向其他省份取经呢?
首先,政府引导已经成为辽酒做大的必须选项。按照苏酒振兴、鲁酒振兴、豫酒振兴、黑龙江酒业发展等计划来看,都受到了来自省政府层面的引导。通过政府的政策传递,省、市、县进行了完善的分工,尤其是豫酒振兴计划中,在县级层面出台了一对一的企业振兴计划,对于做大豫酒具有极强的支撑意义。相比之下,辽酒振兴依然停留在由行业协会牵头,企业自发开展的阶段,在获得政府支持方面略显不足。
其次,建立标杆企业至关重要。与鲁酒振兴、豫酒振兴寻求地方白酒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不同,1998年开始的苏酒振兴计划最大的经验就是打造龙头标杆,以洋河为代表的苏酒企业崛起成功带动了产业版块的发展。辽酒企业多属于民营企业,融资、并购、整合尚存在整合空间。与此同时,受市场容量限制,辽酒现有企业很难打造跻身一线的规模化企业,因此通过并购等方式,在辽酒内部开展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方面,围绕黑龙江酒业发展,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提出的几点要求中,包括了通过融资、并购重组等形式激活黑龙江白酒产业以及加快走出省内市场的内容。
与此同时,外部引入规模化企业,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广泛知名度的标杆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在此方面,茅台集团健康产业公司项目已经落地,得到了辽宁省给予的积极的支持,包括辽宁省省委书记陈求发等还曾多次到访调研。这一项目以研发生产保健酒、健康白酒、保健品为主营业务,对于带动地方白酒行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标杆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辽宁良好的地理与农业产业优势,不仅产生了白酒,还有大量的葡萄酒、保健酒等资源,辽酒振兴如果在跨酒种之间开展协作,对于辽酒振兴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辽企自强,走向全国是必经之路。对于辽酒来讲,无论是辽宁本身,还是东三省,由于人口和GDP总量的限制,注定了辽酒做大必须走出本地市场。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就曾指出,能成为东北龙头的白酒企业,必须集安全性、功能性、时尚性、服务性于一体,并在做透东北市场的情况下,至少把30%的触角伸向周边白酒版块市场。
此外,营销一直是大部分区域品牌的短板,对于辽酒同样如此。与黑龙江对比不难发现,同样位于东三省,黑龙江白酒行业却诞生了全国化、几十亿规模的老村长和龙江家园,相比之下辽酒却没有同样的企业出现,其原因正是营销方面的不足,未能在消费者中打响辽酒的品牌。
对此,辽宁省白酒行业大会在推动“辽香型”发展时就指出,要学习其他白酒企业经验,例如,兼香郎酒、口子窖、白云边、老白干、二锅头、江小白都不是大香型,却卖得好,辽酒要找出自己的优势。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白酒行业新常态来讲,辽酒振兴似乎已经进入了最好时机,也进入了最后的机会。相比川酒、黔酒发展的如日中天,以及豫酒、鲁酒、龙酒的振兴计划,辽酒未来发展的省内外市场空间都将可能遭遇压缩。如何应对这种竞争形势?辽酒振兴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的时候,或许这正是辽宁省白酒行业大会,以及辽酒企业密切关注辽酒发展路径的重要原因。
云酒头条 中酒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