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中国酒业协会和华夏酒报共同主办的宣酒小窖文化节在安徽宣城召开。
参加活动的嘉宾有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秀华,白酒专家沈怡方夫人金佩璋,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江南大学副校长、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岩,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布鲁塞尔烈酒大赛评委程劲松,华夏酒报、 总编辑韩文友,中国酒道研究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柳,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安徽省酒业协会秘书长李文汉,苏酒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周新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宿义,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沈毅,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尚红光,安徽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安徽宣酒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郑建新等领导。
沈怡方的“谢幕之地”在宣酒
23日上午,沈怡方先生的铜像揭幕仪式在安徽宣酒集团厂区内举行,天空中飘落的霏霏细雨似乎也诉说着对沈老离去的怀念之情。
李健在致辞中表示,沈怡方先生为中国白酒事业奉献了一生,用他的智慧与汗水为白酒行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晚年的近十年间,他大力支持宣酒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年呕心育宣酒”。“也正是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宣酒才能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白酒界的一匹黑马。对此,宣酒人永远心存感激之情。”
沈怡方先生对“小窖酿造”情有独钟,在其重要的著述中就有专门的论述。
2007年,当他第一次来到宣酒时,便被宣酒小窖酿造的场景深深吸引。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与宣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辞辛劳,每年数次往返于南京和宣城之间。他还亲自担任小窖工艺研究所所长,也是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小窖酿造呈现出空前的活力与生机。
沈怡方夫人金佩璋在揭幕仪式上说,2016年在宣酒举办的“小窖工艺高峰论坛”是沈怡方参加的最后一个活动,所以这里也可以说是他的“谢幕之地”。“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查出了问题,医生要求他静养。但他不听,坚持要去宣酒,说‘我把大家召集来的,我不能不去’。”
刘秀华在致辞中表示,沈怡方先生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经过他的指点与帮助一大批困境企业起死回生,生机勃发,寻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并走向辉煌。“在其晚年,他情系宣酒,帮助宣酒充分发崛了江南小窖的酿造潜力并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宣酒的成功,是沈怡方先生奉献给中国白酒业的又一部力作。他的一生也由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天,沈怡方先生的铜像在宣酒落成,是对他最好的一种缅怀与纪念。”
可以说,沈怡方就是“中国小窖之父”,他余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中国白酒业的小窖技艺而奔波。
秋分时节,小窖开酿
昼夜均等是秋分,丰收喜悦连入云。最是赏菊酿酒时,宣酒传人感祖恩。今天是农历丁酉年秋分。在这一重要时刻,2017宣酒小窖开酿仪式隆重举行。
宣酒小窖工艺,传承1200多年。在这120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有那流淌在古老中华文明里连绵不绝的缕缕醇香,可谓刀耕火种起炎黄,九域文明万古扬。华厦田畴禾吐翠,四时沃野五谷香。五谷酿酒彩云液,丰收喜讯话安详。
开酿仪式上,宣酒集团总酿酒师高传强表示,1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师纪叟在皖东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创立了小窖古法酿造技艺。从此,在中国酿酒界,多了一朵美丽的奇葩。在随后的1200多年里,一代又一代宣酒人秉承师祖遗志,将这一珍贵的手工技艺薪火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如今,小窖酿造的接力棒已传到了我们的手里,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幸。”
今天的宣酒已声名远播,产品畅销大江南北,深得人心。以“小窖酿造”为依托,宣酒品质不断提升。小窖酿造的宣酒因其绵柔细腻,好喝不上头的属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窖工艺论坛,共创行业未来
当前,“工匠精神”正在成为企业的一种信仰。随着“工匠精神”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酒业的发展也应更具“匠心”,以匠心创新产品,以匠心取信公众,以匠心服务社会。
23日下午,“小窖工艺高峰论坛”上,刘秀华认为,小窖发展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白酒酿造的优秀传统工艺,代表了中国白酒的精髓,理应得到行业重视和发扬。
应该说,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白酒生产企业产能的解放,白酒的生产已经走向科学化、体系化和规模化、机械化的大生产阶段,白酒生产已经不再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而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体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此,韩文友在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小窖发展社会报告》认为,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整个白酒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历史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白酒企业还是在“传承”中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便是没有坚持对传统基因的坚持。在当下经历了深度调整之后的酒行业更需要秉承一种“专业主义”精神,而小窖酿造技艺的传承无疑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