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增长迅速,这推动了我国酿酒葡萄的大面积种植和栽培,产业不断壮大。
根据国际葡萄园及葡萄酒组织2015年公布的数据,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在15年间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0.6%,超过法国,仅次于西班牙。这些酿酒葡萄园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和西北地区,以山东、河北、宁夏、新疆等传统种植区为主。
大大小小的酒庄和酿酒企业不断兴起,带来了残酷的竞争,“高档酒”消费呈现断崖式下跌,而大众餐酒消费悄然兴起,行业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局限,让国外引进的欧亚品种“水土不服”,传统管理模式导致的高人工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再加上进口葡萄酒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葡萄酒产业遭到内外夹击。
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国产葡萄酒若想生存下来,“应该发展一些适宜本土生长的优质抗性品种,配套轻简化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应以酒庄为载体,‘接地气’地发展相关综合性产业,即‘一、二、三、四、五’产业融合,走多元化之路。”农业部果树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翟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因地制宜发展适宜品种
葡萄属于藤本浆果,用于酿酒的主流种类起源于欧洲的欧亚种品种,最适宜的生长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世界上许多知名的葡萄酒产地,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其葡萄主产区的气候都属于地中海气候。
“从春末到秋初都很少下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葡萄果实病害少、品质好,而冬天温暖湿润,葡萄植株冻不死,不用埋土防寒,春天也没有抽干问题,树形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优势很大。”翟衡表示。
而我国气候正好相反,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天寒冷干旱,北方很多地方需要埋土防寒,还常常出现冻害。春季干燥多风,枝条容易抽干。而夏秋高温多雨,连阴天光照不足,葡萄果实病害比较多,病虫害防治任务艰巨。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国外不用埋土防寒,我国酿酒葡萄大多数产区冬春季因寒冷干旱,必须埋土防寒才能安全越冬。下架埋土和出土上架的过程不但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还损害树体寿命,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适宜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规模化种植的葡萄基地对此非常头痛。
“雨热同季,加重了葡萄园的病害防治任务,加大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导致鲜食葡萄和葡萄酒的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污染环境。”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杜远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美国、加拿大及东欧等一些同样具有冬季严寒或夏季多雨的地区,人们也在种植抗性强的非欧亚种抗性品种,特别是近十来年,以德国和意大利为首的育种单位,在加速培育具有欧亚种品质但抗寒抗病的酿酒品种。
在翟衡看来,这非常符合我国内陆地区酿酒葡萄的发展方向,与其费力地“高攀、伺候”欧亚种传统酿酒葡萄,还不能达到优质葡萄酒的生产目标,不如选育一些抗性好、生态适应性好同时品质又较好的抗性品种,发展大众餐酒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冬天不用下架埋土,叶子基本没病,打药少,管理轻省,既生态又环保,还能为消费者提供生态的富有营养的产品,何乐不为呢?”翟衡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两位专家都在强调栽培管理的轻简化,并介绍说,所谓轻简化就是要实现在管理过程中的轻便轻省、简约简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标准化、精准化、机械化。翟衡特别强调了建园的标准化和精准化,否则很难配套推行机械化生产。
不难发现,在中国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葡萄酒,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如此才能收获与国外适宜区相同的品质。这样一来价格居高不下,难以与进口葡萄酒相抗衡。
记者在泰安市中青松石葡萄产业园看到,这里种植了大面积的抗性葡萄,随意采摘品尝发现,葡萄口味香甜。
目前,为了维持“生计”,发展好自己的酿酒葡萄产业,越来越多的酒庄、葡萄园愿意种植品质优良的抗性品种。
事实证明,抗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长出来的葡萄酿出的大众餐酒非常受欢迎。“可以大规模栽培,品质也不差,一瓶卖30~50元,很受大众欢迎,适应大众消费特点。”杜远鹏说。
从“高”到“低”的蜕变
专家调查发现,国内的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赶时髦”,酒庄在发展初始就瞄准了高档消费理念,投资大规模大,酒的价格高昂。然而随着餐饮结构发生了变化,高档酒的消费量在大幅度下降。
“国外的葡萄酒并不是奢侈品,虽然有一部分高档酒,但所占比例并不高。”翟衡在法国留学时发现,大众餐酒是老百姓日常消费的主流产品,这才是正常的。
从“崇洋媚外”回到大众消费,就必须做一些战略性的调整。
今年8月27日,张裕公司正式推出中国首款加果汁的葡萄酒“小萄”,原料全部来自“水果之乡”山东烟台,酒精度数仅4度,市场零售价13.8元,这是张裕目前售价最低的饮品。
有专家认为,国产葡萄酒老大张裕重启中低端战略路线,是非常明智的。“小萄”为广大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有望成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的酒类饮品。
“未来三年,张裕要将‘小萄’打造成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低度时尚大单品’。”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说,新投产的生产线可实现“小萄”产能3万吨/年。上半年,张裕已完成营业收入27.5亿元,目标是今年营收不低于46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