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资深战略专家铁犁
白酒进入大整合时代
作为多年来持续关注白酒产业变化的资深战略专家,铁犁先生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对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他认为,白酒行业从2012年调整以来,经历了三年多的调整,产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变化仍在持续,白酒行业已进入一个大整合的时代。
消费层面:总量没变 大众酒增长明显
铁犁认为,从消费层面来看,本轮调整早已结束。本轮调整中,对消费数量影响不大,变化的是结构。对高端白酒,此前三公消费形成的高端市场,早在2013年就调整结束了。整体上,高端产品销售总量下降了45%左右。次高端、准高端则下降了30%左右。光瓶酒、散装酒则增长了几倍,小酒增长4至6倍,100元左右的酒,增长了20%左右。白酒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亲民化,这符合当前经济现状。
产业层面:今年迎来大整合 二三线是重点
铁犁认为,上游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将销售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划为一线企业,现在留在一线的就只剩下茅台、五粮液、洋河。此前的泸州老窖、郎酒,跌出了一线。如果将销售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划为二线,那么酒鬼、沱牌、水井坊都退出了二线行列。
他表示,上游企业的调整,目前实际进入了深水区,今年整合会大量出现,大资本、大企业对二三线、三四线企业的重组会大量增加。此前,酒鬼酒已易主,由中糖转为了中粮。今后,不排除二三线品牌重组的可能。
“在品牌形态调整方面,过去千军万马占高端,千百酒厂占高端的时代已结束。”他认为,过去90%的所谓高端产品已退出高端,过去销售上千吨的,现在能保持一两百吨、两三百吨已很不错了。如国窖1573、酒鬼、水井坊、剑南春等,区域高端基本丧失了市场,或是没有份额,或是没有影响。高端市场,也由过去由五粮液为主,转为了以茅台为主,这给香型带来了变化,浓香市场受到一定挤压,酱香酒开始崛起。
而在原酒企业层面,原酒园区大面积面临生存压力,多数走向消亡。这主要是因上一轮发展中,名酒企业扩张,产能成倍扩大,造成阶段性供大于求。作为园区或原酒企业,要么改为瓶装酒,要么消失退出市场。
渠道层面:未来三五年会有数百亿资本进入
铁犁表示,在本轮调整中,渠道层面受影响最大。渠道商受到两头挤压,一头来自市场,一头是来自厂家。原来全国的十大酒商,至少有一半退出了一线酒商阵营,部分酒商甚至面临生存压力。
在渠道库存方面,他认为高端酒去库存化已接近尾声,至少有三分之二已消化,国窖估计库存在10多亿,红花郎库存大约在30亿左右,五粮液消化得差不多了,库存趋于合理。
在新兴渠道方面,像酒仙网、酒便利等新业态开始迅速发展,并占有一定比例,未来还可能有较大发展,渠道正向连锁化、直销化、规模化、集中化发展。
他认为,在资本的推动下,渠道集中速度会加快。过去5年,大约有50亿元的资本投入到渠道市场,未来三五年,估计会有两三百亿元投入渠道中,从而加速渠道集中。
营销层面:由大营销泛营销转为精准营销
从营销层面变化来看,白酒行业营销正由过去的大营销、泛营销,向专业化营销、精准化营销转变。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化更明显。随着营销的变化,营销组织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茅台,就撤销了过去的大区,营销组织向小型化、区域化发展,营销工作下沉,结合工作目标,白酒企业将授予区域营销组织更多的人事权、财权。
江小白董事长陶石泉
未来很乐观 十年内白酒市场将倍增
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营销手段,江小白创造了白酒行业的一个奇迹,成为了本轮白酒市场调整期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作为江小白的董事长,陶石泉如何看待目前的白酒市场,对未来机会又有怎样一番见解?中国白酒市场有倍增空间
一个月前,陶石泉在亚布力论坛提到一个极其乐观的预测:中国目前的烈性酒产值是800亿美金,全球烈性酒是1万六千亿左右,我们占比5%,可是我们的人口可不是占比5%啊?所以得出来两个乐观的预测:一是中国白酒还有大幅度增长的空间,有倍增的空间。
中国白酒市场果真会如此吗?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中,陶石泉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而且他认为,这不需太长时间。“十年之内,中国白酒市场实现倍增,达到1600亿美金以上,人民币1万亿以上,欢迎各位前来打赌。”
对白酒市场未来,他还有第二个乐观的预测,即未来中国白酒一定有国际化的机会。这关键要看怎么做?看谁去做?
陶石泉表示,两个乐观都是基于长期的。“实际上讨论一个行业短期的趋势一点意义都没有,就像股票分析员老是研究股票的K线,看每天的涨涨跌跌,毫无意义,我们还是要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对行业长期看好。”迎合特定的消费群体才有未来
白酒的战术模式历经了品牌模式、盘中盘模式、消费者盘中盘模式、团购模式、直分销模式等等,发展到今天,该是什么样的模式?
陶石泉觉得,这些模式其实研究的都是企业自身、渠道体系、终端体系等内部问题,而不是消费者层面的问题。消费者层面的问题才是外部问题,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看看快消品里的娃哈哈和康师傅,产品一出,广告一打,渠道和终端都很强势,很容易就做到几百亿的规模,但是最近这两年,开始下滑了。尽管有了渠道和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却开始变化了。市场发展到今天,很多渠道强势品牌,终端强势品牌开始不灵了,因为只要消费者不买账,把货放在渠道放在终端也不管用。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