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品种类别 > 啤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唤醒灵感时刻 引领时尚潮流 青岛
·绿色为天目湖啤酒添魅力
·浙江市场的百威、红石梁啤酒今起
·雪花啤酒山西新厂10月投产
·青岛啤酒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
推荐文章
·“青
·重啤推出新品向家坝啤酒
·
·海陆空铁全开,还有“冰上啤酒节
·欢聚中超,青岛啤酒观赛派对过“
最热文章
·乌苏啤酒被嘉士伯收购后该何去何
·福建雪津啤酒集团被收购
·贵州乾交所白酒交易平台上线 预
·燕京啤酒兄弟酒108兄弟罐全家福
·黄晓明成为青岛啤酒纯生的代言人
·泰山天地爽啤酒换新装
·青啤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朋友圈”
·华夏酒报:珠江纯生原浆啤酒上市
·青啤携手银麦合绘山东啤酒业新版
·青岛啤酒德国寻源 喊你一起畅游
旗帜广告位
嘉士伯连续关厂自救 不排除未来被“吃掉”的可能
2016-06-13 18:5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嘉士伯在华连续关厂的背后是其在国内市场业绩不佳的现状。在业内人士看来,减少负重的亏损企业,有利于嘉士伯的整体发展战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财政用于支持更符合公司发展利益的业务上。

嘉士伯又关厂

5月25日,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600132,股吧)发布公告称,审议以书面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关闭重庆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责任公司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

按照议案决定,重庆啤酒将关闭旗下在安徽毫州已运营了近8 年、拥有约4万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子公司。

对于关厂的原因,重庆啤酒解释称,由于销售低利润的产品、销量持续下滑且产能利用率低等原因,亳州公司的财务业绩存在严重下滑情况;同时从可以预见的未来3年来看,亳州公司都实现不了盈亏平衡。

据此,重庆啤酒认为豪州公司继续存在“不利于市场竞争及业务发展,也将为公司财务业绩带来沉重负担”,经董事会批准关闭亳州公司。

“关闭亳州公司将支付员工安置费用和计提相关减值准备,这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重庆啤酒在公告中坦言关厂将会对公司2016年业绩带来影响。

在华连续关厂

事实上,这并非嘉士伯首次在华关厂。

2015年5月,重庆啤酒公告称,重啤集团已减持其所持剩余的重庆啤酒4.95%的股份,不再持有重庆啤酒股份,至此,嘉士伯完成对重庆啤酒的要约收购。

自嘉士伯接手重庆啤酒以后,对重庆啤酒的整合调整就一直不断,其中关厂就是措施之一。

2015年10月,重庆啤酒宣布停止九华山公司生产业务;2015年11月底,其宣布关闭永川分公司;今年1月,重庆啤酒宣布关闭黔江分公司;今年2月,其宣布关闭六盘水公司;今年3月,其又宣布处置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涉及的相关资产和负债。

如果加上此次关闭毫州公司,嘉士伯已经关闭或处置了重庆啤酒旗下6家公司。

连续的关厂也使嘉士伯成为2015年啤酒行业网络口碑排行榜中负面信息最多的企业。

法治周末与第三方舆情监测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合作统计的10大啤酒企业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媒体关注度统计数据显示,围绕着嘉士伯与重庆啤酒,2015年涉及嘉士伯针对关键词“关厂”的媒体报道为142篇,涉及重庆啤酒针对关键词“关厂”的媒体报道更是高达334篇。

“从整个啤酒行业2015年表现出来的关厂潮流来看,嘉士伯与重庆啤酒的表现最为激烈。而且这样的关厂在我看来是恶性的,主要是因为业绩不佳,产量供大于求的一种自救疏通行为。”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评价说。

业绩不佳下的瘦身自救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嘉士伯的关厂与其面临的国内市场的业绩压力有关。

“受中国啤酒市场需求疲软、行业竞争激化、进口啤酒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啤酒企业都陷入了困境。”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对记者说。

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5年国内累计啤酒产量4715.72万千升,同比下降5.06%,减产251.41万千升;此外,2015年国内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70家中亏损企业高达139家,华润雪花、青岛啤酒这样的巨头企业亦面临销量下滑。

同样,嘉士伯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市场现状。

以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为例,2015年,重庆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3.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567万元。

此外,嘉士伯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同样不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嘉士伯啤酒营业利润84.57亿丹麦克朗,全球市场同比下滑8%,而在亚洲市场中,只有中国录得负增长。同时,嘉士伯今年一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亦下滑3%。

在业内人士看来,嘉士伯关厂调整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嘉士伯在华关闭的酒厂都为销量持续下滑、业绩亏损严重、未来产能利用率低的厂子,关闭这种酒厂对于嘉士伯而言,算是甩掉了业绩包袱。”梁铭宣说。

“重庆啤酒是一个很难整合的摊子,因为多年积累成疾,厂子太多了,导致效率不高,成本大。”啤酒专家方刚对记者表示,“嘉士伯接手重庆啤酒以后,下手比较狠,连续关停多家工厂,这可以让重啤的步调逐渐向嘉士伯靠拢。整合后,嘉士伯就可以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减少负重的亏损企业,有利于嘉士伯的整体发展战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财政用于支持更符合公司发展利益的业务上。”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对记者说,“另一方面关厂也是在配合嘉士伯规划进行的品牌和产品结构重组,嘉士伯的品牌战略调整路线是打造中高端品牌形象。”

未来存被“吃掉”的可能

事实上,对于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业内并不十分看好。

“尽管嘉士伯在国内啤酒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产品的本土化程度低,口味偏欧美市场,营销渠道布局力度也不如其他外资啤酒品牌,企业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在华业绩承压。”梁铭宣说。

“在低端啤酒市场,国产品牌由于在本土化及价格方面具有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嘉士伯难以从国产品牌手中抢到市场。”梁铭宣补充说。

方刚则坦言,嘉士伯事实上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沦为第二梯队的成员,市场占有率仅为7%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内啤酒厂中嘉士伯市场占有率居于老五位置,其中排名其前的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000729,股吧)。

“未来不排除嘉士伯被其他啤酒业巨头‘吃掉’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会在什么时间发生或会不会发生都是存在变数的。”方刚说,“在全球啤酒市场中,甚至都发生了百威英博‘吃掉’SABMiller的状况,市场充满各种可能,当前的啤酒市场已经呈现出‘大鱼吃大鱼’的局面。但这种情况也并非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的,嘉士伯在西南市场还是很有实力的。”

“根据中国啤酒行业近几年来的兼并收购情况分析,中国啤酒行业的重组趋势正在加强。百威英博收购英国南非米勒、青岛啤酒与朝日集团的合作、百威英博收购哈尔滨啤酒等,都说明了啤酒行业的竞争正在加剧,未来不排除几个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闫素飞说。

“无论是从全球市场来看,还是相对成熟的日美啤酒市场来看,啤酒行业的集中度都很高,未来国内啤酒市场还将进一步整合,一些区域性的小企业会被大的企业整合。”梁铭宣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但中国啤酒市场与日美存在差异,由一两家市场垄断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的五大巨头之间相互整合的可能性不大。嘉士伯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前几名差距较大,未来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展存在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喜力啤酒牵手亚洲啤酒中国投资公司
下一篇:百威英博台州公司举行环保公益活动
青岛啤酒与美团点评达成战略合作,为消费者共创美好品
青岛啤酒与美团点评
有颜有料,85万粉丝涌进青啤直播间,掀起全网“囤酒热
有颜有料,85万粉丝
4.25青啤直播夜 钢琴王子郎朗在线向你发起邀请
4.25青啤直播夜 钢
4.25青啤直播夜 在线寻“锦鲤”送六重惊喜
4.25青啤直播夜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