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作为绍兴黄酒的发祥地,东浦古镇留下了千年的历史印记,如今再度走进世人眼帘,有人称恍如隔世。而今,在全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下,千年酒国即将华丽回归。
2015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名单,绍兴黄酒小镇赫然在列。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以历史经典产业为载体的绍兴黄酒小镇进展如何?
在绍兴黄酒小镇“一镇两区”的创建模式中,东浦片区以千年古镇为基础,重点推进黄酒产业创新提升、黄酒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我们要对历史负责,规划需要精雕细琢,一旦破坏就回不去了。”东浦镇党委书记、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主任柯建华告诉记者,历时一年时间,绍兴黄酒小镇东浦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目前即将出炉,正在等待最终审批。
“这是东浦古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黄酒产业百年一遇的机会,更是发扬黄酒“国酒文化”的最佳时机。”柯建华对小镇的未来充满期待。
千年酒国,化身“黄酒小镇”
5月6日上午,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正在接待一批来自广西桂林市商务局的考察团。据了解,这已经是他们年后接待的第68个考察团了。“在浙江省特色小镇中,绍兴黄酒小镇是历史传统经典产业中的典型,现在全国各地都非常关注,我们压力挺大,责任更大。”柯建华坦言。
绍兴东浦聚成于东晋,在宋代就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也是唐代大文豪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素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称。
东浦属于鉴湖水系,水网密布,溇桥交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共216座桥,仅集镇核心区便有37座古桥,百年以上的古桥比比皆是,东浦“十桥谚”也广为流传。镇域周边,田畴绿野、滚滚稻浪和鉴湖碧波相映,这就是绍兴黄酒的基本原料。
作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至今,东浦黄酒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街头巷尾、民家院落随处可见酒缸、酒坛、榨酒石等酿酒器具。古镇内依然保留了孝贞酒坊、云集酒坊、谦豫萃酒厂旧址等一大批黄酒历史遗迹,积淀了深厚的酒文化。
“黄酒的根在东浦,东浦有历史、有故事,有黄酒之所以成为黄酒的一切元素,还有城市里所没有的慢生活体验。希望小镇不仅能把游人吸引来,更能够让人留下来,一起把黄酒产业做起来。”柯建华说。
据悉,“绍兴黄酒小镇”东浦片区将打造融生产观光、展示体验、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根据已签订的框架协议,三年内绍兴本土民营企业精功集团将投资50亿元建设绍兴黄酒小镇。
行走在东浦集镇中,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今后,这里将再现明清时期东浦酒国的繁华景象。”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阮晓丰处长这样描述。
绍兴黄酒小镇,发扬“国酒”文化
“通过黄酒小镇的创建,能进一步扩大黄酒知名度,推动黄酒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的黄酒消费群体。”作为绍兴本地人,柯建华有期待又有无奈,“黄酒在我国被称为‘国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但如今,黄酒的影响力、认同感却远不如其它酒。”
黄酒产业是浙江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是浙江省的“金名片”。最新数据显示,浙江黄酒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23.5%,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又属绍兴黄酒最有名。
早在1915年,东浦镇的云集信记“周清酒”作为绍兴酒的代表,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
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营销意识,市场仅局限于长三角,利润低微,被人调侃为“一瓶绍兴黄酒,抵不上半瓶高档矿泉水”。
数据显示,目前绍兴黄酒行业利润率仅7.8%。“黄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之一,这样的古酒价值居然被严重低估”。“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传承人陈宝良对此痛心疾首。
如何提升绍兴黄酒的价值,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企业面前最需要破解的头号难题。
作为“黄酒之乡”,东浦镇毫无疑问将承担绍兴黄酒文化挖掘、传承和发扬,以及展示、体验和创新的重任。在绍兴黄酒小镇具体规划中,就有黄酒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黄酒产业创意园区等项目。
“今后游客来到绍兴黄酒小镇,可以亲自为儿女酿一坛状元红或者女儿红,封藏于此,心系古镇;可以坐上乌篷船,品着黄酒,听着社戏,享受千年古镇的慢生活。”柯建华告诉记者,绍兴黄酒业今天的短板就是将来的发展空间,如何实现黄酒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发展,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引进人才。“黄酒棒冰、黄酒面包、黄酒面膜……这些年轻人的消费领域,也都会有很大市场。”
黄酒奶茶、黄酒棒冰一经推出,受到市场追捧
“黄酒+”模式,“特镇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