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时间点,在互联网的裹挟下,硬生生地被造出了一个“节日”。如今,这个节日的疯狂程度可以令大国总理为之侧目。
2013年11月,马云在克强总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被问及“双11”能拉动多少消费?马教主很“保守”地说300亿没问题。而“双11”当天的新纪录是350亿!
今年,“双11”的成绩单应该也不会令总理失望,借“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余威,轻松“刷单”570亿!
其实,销售额已经不能令我们振奋了,喧嚣过后,我们来谈谈白酒行业在这次“双11”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双11”过后看行业
如果把酒类电商看作行业派出到“双11”这个舞台上打擂的代表,那么今年“双11”是电商成为白酒行业主流话题以来的第一次大作战。
如果说过去几年“双11”酒类行业的队伍不齐、厂商缺队,只有酒仙、也买酒等少数几个垂直电商参战的话,那么今年不仅平台电商、垂直电商、经销商、厂家等均积极参战,而且所有与酒类相关的上下游均瞪大双眼积极观战!这代表着酒类电商已经进入成熟期,在流量格局不变的前提下,下一阶段的从业者将面临着更加残酷、惨烈的竞争。
总体来看,目前酒类电商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平台电商,大量的企业旗舰店和经销商、代理商网店汇聚于此;第二梯队是在淘宝、京东这些平台电商荫蔽下的行业垂直品类平台电商,比如酒仙、中酒、1919等,他们比企业和代理商更专业、更多品类地参与电商竞争;三是势单力薄只能分食“双11”盛大流量晚宴边角余料的企业独立电商。
其次,本次“双11”,厂家发文极力撇清关系,厂商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电商之间对骂、撒泼,再次印证了酒类电商已经进入成熟期,未来行业垂直领域容量有限,对手之间没有合作,只有你死我活的竞争。茅台破7、五粮液破5、剑南春破3,而大众媒体的态度从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标题即可领会“酒企战电商”——本来是个调动市场的好机会,反而激起厂家渠道间的内讧。白酒行业在“电商”这道题目面前还没有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