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白酒消费需求减弱、价格回落的调整时期里,以中低端价位发力区域市场的山东白酒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却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发展欲望。
在严峻的行业形势下,文化底蕴深厚、香型独特、具备强大根据地市场的鲁酒信心充足,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形势充满乐观。这在今年的山东糖酒会上可以看出来。在4月19日开幕的2013年第69届山东春季糖酒会上,为了容纳来自山东、贵州、四川、安徽、北京、河北等省市的2400多家参展企业,主办方为此设置了6万余平方米的室内外展出面积,景芝、古贝春、琅琊台、黄河龙、扳倒井、兰陵、孔府家等山东省内大部分白酒骨干企业集体赴会,热闹非凡。
4月21日,山东春季糖酒会落下帷幕,在为期三天的糖酒会上,意向成交金额达到了30多亿元,创下了历届山东糖酒会交易额之最。
在白酒行业的调整期里,山东糖酒会现场却呈现这样的细节:参展企业的数量庞大、参展企业的层次较高、参会客商规模众多、交易成果的数额创历届最高以及鲁酒企业集体信心充足。
毫无疑问,目前鲁酒板块正在进入一个发展前景最被看好的阶段,而且,鲁酒企业的“逆风飞翔”也未来可期,只是,其飞翔凭借的力量是什么?
鲁酒气度,志存高远
白酒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特性很强的产业,板块聚集效应十分明显。“鲁酒”就是如此,在行业内和消费者心中,“鲁酒”因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有着明晰的板块认同心理。
因为这种文化认同心理,鲁酒自古以来,在中国整个的酿酒板块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这决定了鲁酒历来“志存高远”与“气度不凡”。
作为一个白酒大省,山东白酒的产能仅次于川酒,全国排名第二,市场高度发达,体量很大。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鲁酒企业的发展更是盛极一时,国内市场占有率之高、效益之好令业内称奇。
但鲁酒最大的竞争优势,还不仅于此,鲁酒拥有走向全国市场的优良基因。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鲁酒企业这一优良基因并不见得多么独特,反而略显普通:一是文化,二是品质。应该说,鲁酒的文化底蕴和品质特色,使其具备了运作全国市场的条件。
说起文化渊源,那是因为鲁酒根植于齐鲁大地,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故而文化积淀深厚,且所含价值普世认可,易被全国消费者接受。很多鲁酒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均有意识地在运用产品与文化作呼应。
以青岛琅琊台集团为例,在2011年8月3日琅琊台集团的秋季新品上市发布会上,琅琊台集团董事长李悦明出人意料地下了一步文化营销的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