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上海酒类交易中心、贵州酒类交易所……2011年起,一个个酒类电子交易平台纷纷上线,一时间“纸白酒”生意风生水起,不少酒企的理财品种,得益于“白酒证券化”的新型融资模式,身价飙升数倍。然而,作为中国白酒版图重要一员的皖酒,在各种酒交所中却鲜见其身影。
既可虚拟交易,也可进行实物交割,将白酒产品作为股票一样买卖,“纸白酒”交易近两年来,似乎成为白酒理财证券化的一种趋势。
“多年来,依托白酒板块在股市中强势表现,以及消费市场对白酒品牌的高认知度,投资客‘嗅到’了白酒理财产品巨大潜力,纷纷开通电子交易平台线上掘金。 ”省城一家贵金属交易公司老板孙先生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大型白酒类产品交易所约10家。其中,交易量较为活跃的主要有四川省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上海市中国期酒交易市场、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贵州白酒交易所等。此外,北京产权交易所成立的电子商务中心(即“金马甲”)在白酒理财品领域也积极“入列”。酒类交易所基本采用T+0、杠杆化、多空双向交易、标的份额化等各种形式,把酒与金融工具相结合。
“东不入皖、西不入川”,这句俗语形象地描述了徽酒在中国白酒界的地位。
据了解,2010年,安徽省内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白酒厂家约为60家;2012年,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销售范围基本涵盖全国市场。
不过,与传统销售渠道广泛布局国内相比,电子交易平台上难见徽酒巨头的身影。在几家全国性酒交所网站上,记者看到,仅有一家皖籍酒企“现身”。一款古井年份原浆“中国强2012”,出现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上市酒类名单中;而北京“金马甲”产权交易所内,也只有古井60度原浆一款产品竞价参与交易。贵州白酒交易所、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区域性酒交所,则直接成为本土酒企提升白酒知名度、“开拓疆土”的融资平台。
如何在新兴的“白酒理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安徽而言,搭建区域性期酒交易市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型酒类交易所主要分为,酒企联合地方性产权交易中心出资共同参股模式;本土酒企“出资+搭台”一条龙模式等。而交易所交易品种,多为成品酒交易、酒原料+成品酒+酒类包装盒整条白酒产业链交易两种。“由于一线城市发展较早,因此目前在安徽搭建全国性的酒交所,无论从平台自身影响力还是本土白酒交易种类而言,难度较大。 ”合肥市招标投标中心副主任黄洋洋告诉记者,“利用本土酒企、地方政府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参股模式,搭建区域性的电子交易平台,值得安徽借鉴。此外,成品酒交易市场应成为徽酒交易所初期的建设方向。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