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酒品牌来说,根据地市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二三线白酒品牌更应该成功运用好“根据地”销售策略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物化品牌,构建区域品牌文化壁垒
在二名酒全国化布局加速、行业整合加快的大背景下,区域中小品牌实现本土市场强大的壁垒是其生存的关键,而区域文化壁垒是区域品牌最有效的市场壁垒。
笔者认为,区域品牌构建文化壁垒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重塑老品牌,激活老品牌。焕发老品牌形象,最好的策略是“物化激活”,或通过品牌物化成人物,也就是形象代言人策略或物化成品牌形象符号。陕西太白酒业借助主旋律影视剧明星廖京生代言,宣酒特贡借助实力派演员李幼斌代言,龙江家园通过当红明星陈建斌演绎“爽朗才是本色”的品牌理念,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
第二,有效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消费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知道,具备传统文化的区域老品牌,既要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又要顺应现代消费文化,因此,对于区域品牌来说,如何采取差异化产品定位,走新品牌“三化路线”,即品牌年轻化、产品时尚化、商务用途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王贡酒则通过专家级文王贡酒,演绎消费时尚化、现代化,突破品牌的传统老化形象。
第三,通过导入(文化品牌、产品、渠道、资源等)不对称营销,打造区域地头蛇地位。区域品牌最大的资源是品牌资源的独占,提到老榆林、老银川、老保定、老沧州,消费者就能直接感受的区域文化,而更多的是以历史名人、历史事件为特征的区域品牌,历史基因使得其具备独特的品牌价值。区域品牌通过品牌资源的独占性,使得品牌具备了更多层面的渠道资源、政府资源的优先配置。丛台、林河、张弓等区域品牌,均能够通过对区域品牌的不对称营销体系,打造其强大的品牌壁垒。
导入不对称营销打造区域“地头蛇”
对于区域品牌来说,本埠市场的巩固与提升,构建本埠市场强大的市场壁垒,强力阻击竞争对手至关重要,本埠市场的销售与利润构成了区域品牌的生存线。通过导入(文化品牌、产品、渠道、资源等)不对称营销,打造区域地头蛇地位。
不对称营销策略要从人文不对称、认知不对称、情感不对称、资源不对称、渠道不对称、产品不对称、价格不对称、推广不对称这八个方面来寻求企业独有的不对称优势,粉碎转化对手的对称优势,从而构建不对称营销策略。
以历史名人、历史事件为特征的区域品牌,历史基因使得其具备独特的品牌价值,通过情感不对称(地域情感、社会情感、乡土情感、消费情感、渠道情感、合作情感)区域品牌的独占性,使得品牌具备了更多层面的渠道资源、政府资源的优先配置,通过资源不对称(资本聚焦、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资源针对性、规模资源、隐性资源)、渠道不对称(分类分布、渠道适应、氛围营造、渠道整合、投资收益、控制排他)等角度切入,构建不对称营销策略。
山东四君子、河北丛台、河南皇沟、张弓等区域品牌,均能通过对区域品牌的不对称营销体系,打造强大的品牌壁垒。
笔者认为,区域品牌实施不对称营销体系有三个层次,一是借助资源不对称获得市场保护和壁垒;二是借助结构化产品体系实现的渠道不对称壁垒,这一点需要企业重视“产品结构化与渠道适应性”,否则会遭遇渠道政策和促销依赖症;三是借助品牌文化不对称构建文化壁垒,这一点需要企业重视区域品牌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效结合,否则会遭遇消费者的“喜新厌旧”。
打造“1+N金蜘蛛渠道网格化工程”
低成本区域精耕,深度占有。“金蜘蛛网格化”工程本质是为了实现快速启动与巩固县乡级市场,构建 “城区经销商”、“乡镇分销商”与“村组红白
喜事特通终端”三维一体渠道运营模式,以更加强化零售终端的密集网格化分销与管理体系;区域品牌要在县乡级市场从渠道商控制到全面导入终端管理与控制(分销商管理)体系。它遵循三个原理:
一是“金蜘蛛网格化模式”强化核心渠道、核心产品、核心运作的三核原则。即县级市场运作的核心渠道是“县城和团购特通渠道市场的有效启动”,以此带动产品有效升级与市场有效共振;
二是强化县级市场运作渠道一体化原则。“金蜘蛛网格化模式”更加强调产品铺货率在“面上的势能效应”,突出县城、乡镇以及村庄三级市场的零售终端联动;
三是严格的价格体系,区域与渠道利益相一致,保证县城经销商、乡镇分销商以及终端零售商(村组红白代理人)的利益稳定和持续性,以提高各渠道环节对终端服务与管理的积极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