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000001)最新价:1973.52 17.64 0.89%股市直播
资金流向
市场雷达提起2012年的股市,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张口就是两个字“悲哀”。沪指从年初的2132点低点开始,转悠了11个月,越转越晕,越晕越跌,终于在11月19日盘中失守2000点关口,创下1995点的年内新低,让原本指望通过今年股市恢复性增长,能够多赚点菜钱的中小投资者不但没有多收了三五斗,反倒是赔得只剩下裸奔了。
眼瞅着距离传说中的地球末日只剩下一个月的光景,等着赚钱买“船票”的投资者把股市赚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年末年初“双节”消费旺季中最为红火的行业白酒板块,因为从国内股市的历史走势来看,不管是在牛市还是熊市,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都是白酒板块最为疯狂的日子,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在此时要么是稳步攀升,要么是一飞冲天,令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多少能赚点小钱,以慰藉其受伤的心灵。尤其是在市场熊气弥漫之际,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更是扎堆重仓白酒公司,抱团取暖。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如今所有的投资者都把今年赚钱的最后希望寄托在白酒公司时,不知不觉之间,一场针对国内白酒业上市公司的阳谋悄然拉开了序幕。
11月19日,某媒体登载了一篇文章,而正是这篇文章的发布,让已经被证券市场“寒冬”冻得苦不堪言的投资者的心瞬间被冻僵了。这篇报道说,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发现,国内知名白酒酒鬼酒[31.22 -10.00% 股吧 研报]中含有可能致人癌症的塑化剂,其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3倍,并且说不排除国内生产的其它白酒中存在塑化剂的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白酒有毒的新闻顿时占据了国内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位置。对于已经习惯了“无酒不成席”的国人来说,饭桌上不喝白酒喝什么?有消费者调侃说,国内牛奶食用不安全,还可以从海外团购奶粉来应急,可是国内白酒不能喝了,总不能从国外团购白酒吧?换而言之,就是你想去国外团购白酒也没地买啊。
酒鬼酒中含有塑化剂的消息,致使身处上市公司行列的酒鬼酒不得不在第一时间申请临时停牌,将其产品送质检部门检测。此事更是给本已疲弱不堪、苦苦挣扎的证券市场投下了重磅空头炸弹,持有白酒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做出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抛出再说。由于当日酒鬼酒申请临时停牌,投资者便把抛售的目标转向其他白酒公司,洋河股份[96.05 -0.49% 股吧 研报]、老白干盘中触及跌停板,茅台、五粮液[27.17 -0.66% 股吧 研报]等白酒公司股价也是大幅暴跌,400多亿元的白酒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殆尽。白酒板块的大幅暴跌,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性抛盘,致使沪指盘中跌至1995点,创下年内新低。
11月21日晚间,湖南省质检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上发布了对酒鬼酒的初检结果,称酒鬼酒中的确含有塑化剂,其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247%。初检结果的发布,给国内媒体犹如打了一剂鸡血针,各路专家云集各家媒体终端,大谈塑化剂的危害,令国人再度陷入“全民扒粪”的狂欢之中,人们纷纷猜测,还有哪一家白酒公司的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
就在媒体及国人猜测下一个中枪的白酒公司会是谁之时,“白酒门”事件的高度发酵不仅让事件的策划者心中狂喜,也让策划者为他们又一次精准策划并从中获取暴利而为之振奋。从表面上看来,“白酒门”事件的主角是酒鬼酒,但策划者之意不在于砸倒酒鬼酒,而在于通过此次事件,击垮如今股价仍处相对高位的白酒公司,击垮重仓扎堆白酒公司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因为今年股市的不景气已经促使众多中小投资者远离股市,对股市走势呈现出冷漠麻木的态度,只有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因职责所在,还在坚持多头思维,不击垮基金投资者,“白酒门”事件的策划者就无法通过融券和做空股指期货来谋取暴利。
其实,此次“白酒门”事件的发生以及发酵,不过是今年以来国内证券市场空头大鳄为了获取暴利而采取的又一次“做空门”事件而已。在此之前,今年国内证券市场上已经上演了包钢稀土的“稀土门”、中信证券的“巨亏门”、张裕的“农药门”等等,等等。而在这些此起彼伏的“做空门”事件背后,我们依稀看到了美国浑水公司近年来做空中概股的手段在国内股市的翻版。
我们知道,2010年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大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一些不太了解赴美上市规则尤其是会计准侧的企业也在美国顺利上市融资,这让美国浑水公司从中嗅出了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商机。浑水先是选择好做空的目标公司,然后通过大幅融券的手法,将目标公司的股票掌握手中,再通过在公开媒体上发布针对目标公司的负面调研报告,引发持有目标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疯狂抛售。当目标公司股价跌至低位时,它再补回股票,从中获取暴利。
自2011年以来,浑水公司通过上述手法,迫使数十家中国概念股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浑水公司也因此从中大获其利。或许是看到了做空中国概念股的甜头,如今,国内证券市场一些空头大鳄也开始“山寨”浑水公司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手法,在国内证券市场兴风作浪,通过发布针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负面新闻,导致市场动荡来获利。这或许就是中国式做空的路径吧。
好吧,让我们深入解剖一下此次“白酒门”发酵的路线,看看国内证券市场的空头大鳄们是如何一步步把投资者诱入空头陷阱的。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六大发酵
发酵之一:这不是一个新闻
11月19日,国内白酒企业酒鬼酒被媒体曝光称“塑化剂超标260%”,致使酒鬼酒连续两天停牌。这一事件的爆发也牵动了整个白酒板块的整体下挫,19日当天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了328亿元,而茅台的市值蒸发超过百亿元。另外,Wind主题行业中酒类板块净流出近8亿元。
而在整个白酒板块下挫的背后,有一种声音在不断的扩大,那就是,这不是一则单纯的新闻,而是一个有预谋的事件。
当某媒体曝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后,企业、记者、白酒专家、酿酒大师、酒行业从业者等,都开始寻找事件的根源。
“作为一个行业记者,如果没有针对性、目的性,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去做这件事。”在记者同行看来,作为酒行业内媒体,他们对塑化剂的概念都比较模糊,其他媒体相信也不会搞得很明白。
在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后,一些行业内人士第一时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查信息来源,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有人爆料给两家媒体,只是被一家媒体报出了。而白酒塑化剂的话题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之前,就有人在天涯社区中议论,当时也没有引发媒体的注意。
一位邮轮と滴竦男幸捣治鍪υ诹私馇榭龊螅龀龅慕崧凼怯腥诵钜庾稣饧事,因为从其检测的数据显示,融券近段时间表现不俗。
事实上,作为一个媒体人,当一件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审视事件发生后的影响,以及事件中的各个细节。而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背后,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因此,此次事件不是单纯的一则新闻。
发酵之二:事件背后早有先兆
回顾今年来资本市场上发生的那些事,太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年的6月5日,来自港媒的一份报道《古越龙山[10.55 -4.00% 股吧 研报]黄酒可能致癌》称,香港消委会指出,市面上部分酒精饮品含可能致癌的物质,古越龙山三年陈酿绍兴加饭酒与古越龙山正宗绍兴陈年花雕(五年),其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每千克0.2毫克至0.26毫克,其中古越龙山正宗绍兴陈年花雕(五年)的含量最高。该报道一出,古越龙山的股价在6月15日报收于14.59元/股,日跌幅达到了4.2%,最低达到14.38元/股。
同样是食品安全事情,8月9日晚,《证券市场周刊》在官方微博中发表“张裕葡萄酒涉及农药残留超标,或将导致肝癌”的封面文章后,张裕A[42.23 0.14% 股吧 研报]、B股股票大跌,当日张裕A市值蒸发36亿元。
进入10月份,有关贵州茅台[218.39 -0.62% 股吧 研报]2万吨存货的报道见诸报端,为此,茅台的股价也应声下挫。
11月,今年刚刚迎来业绩大翻身的酒鬼酒,因塑化剂超标事件再次成为酒行业内的一颗“炸弹”,牵动整个白酒板块大幅下挫,酒鬼酒则从19日至今处于停牌状态。
仔细回味一下,从今年的6月份至今,我国的龙头酒企业的路都走得不平坦。从古越龙山的“致癌门”、张裕A“农药超标”、古井贡的“勾兑门”、茅台的“两万吨存货”再到酒鬼酒的“塑化剂超标”,每次事件发生后,公司股价均一个表现,那就是惨跌。
于是,有业内人士称,我国酒行业今天的遭遇在之前是有先兆的,只不过这次是发生在酒鬼酒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尚处于发酵期间,11月21日,有媒体曝光泸州老窖[33.10 0.42% 股吧 研报]和五粮液一年偷税近10亿元,五粮液与泸州老窖两大酒企也进入“问题企业”行列。不过,业内人士称,五粮液与泸州老窖均是国有企业,又是上市公司,偷税的可能性不大,没必要担心这些风险。
发酵之三:融券招数
在张裕遭遇“农药残留门”事件后,有分析师这样表述:张裕近期连续下跌,表面理由是发现农药残留,实则背后含义深远。在张裕中期业绩平平,痛苦转型的节骨眼上,再联想到张裕是融资融券标的,出现这样的事便不足为奇。
在券商分析师看来,中国酒企今年来的频发事件都与企业的融券有关联。根据分析师长期跟踪的融券走势图分析显示,有机构在有步骤“做空”中国白酒。
查阅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四家酒企的融券量及股价走势图表,可以发现,当融券量达到一定高点时,上市公司的股价必定迎来一轮下跌。
其中,洋河股份的特征最明显。它的融券量从6月开始一直走高,股价从7月开始下跌,从7月16日的153.49元到11月20日的100.62元/股(21日股东大会停牌),3个多月的时间,股价下跌接近34%。而10月份,洋河的融券量最大,股价下跌得也最快。
从五粮液融券图表中也可以看出,10月份,在五粮液达到37元左右时,融券量也达到峰值。之后,股价开始下跌,截至11月21日为28.8元,已跌去近22%。
同样,泸州老窖的融券量从7月开始加大,特别是在9月份至10月份,融券量达到一定的高点后,股价开始下跌,从7月12日的45.91元跌至11月20日的32.95元(21日开股东大会停牌),跌幅28%。
贵州茅台的图表也几乎如出一辙。同样在7月份,茅台的融券量达到一定高点,公司股价开始大幅下跌。9月和10月融券量加大,股价从10月19日的253元跌至11月21日的218.65元,一个月跌去14%。
虽然酒鬼酒是小盘股,但是,作为白酒中的一员,此次酒鬼酒扮演了“牵一发动全身”的角色。酒鬼酒“毒酒事件”爆发,令A股白酒板块遭遇整体下挫,而这时候做空机构则是坐享其成。
发酵之四:为什么是中国白酒企业
白酒在中国有着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民族品牌,也是经济支柱之一。近10年来,我国的白酒更是迎来其辉煌的历史,并且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行业的表现超出市场的预期。
WIND数据统计显示,13家白酒上市公司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总计为392亿元,实现净利润合计131亿元。其中,一线白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9亿元、33.6亿元和14亿元,洋河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以18亿元赶超泸州老窖,排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第三名。净利润增幅最大的当属古井贡酒[27.54 -2.41% 股吧 研报]和金种子酒[16.44 -1.26% 股吧 研报],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68%和134%。同样,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的白酒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增长,增速为41.7%和62%。
另外,在传统市场中,酒类流通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酒类经营者约为298万家,在商务部门备案登记的约为217万家,其中批发经营者21万家,零售经营者196万家。据估算,2012年它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将达到1万亿元左右,约占18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白酒行业还是取得不错的业绩,相比其他行业,酒行业也是资本更看好的行业。同样,白酒板块也是机构持仓最多的板块。
此次“中枪”的虽然是酒鬼酒,但是,酒鬼酒事件则显示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整个白酒板块大幅下挫,“做空”机构则赚得盆满钵满,而国内的基金机构们则受影响较大。
发酵之五:基金最受伤
此次酒鬼酒DBP事件不仅让酒鬼酒棘手,也让机构投资者深受伤害。
据统计显示,在酒鬼酒DBP事件中,沪深两市共48家机构投资者踩中酒鬼酒这只“地雷股”,除社保基金和35家公募基金以外,还有1家保险公司、3家阳光私募、8家券商集合理财持有该股,持仓量总计5660万股,占酒鬼酒流通A股27.53%。
在公募基金中,踩中“地雷”最多的汇添富基金旗下共有5只基金持有该股,共计持有1075.26万股,并且这5只基金三季度较二季度均有增持。
事实上,19日,酒鬼酒DBP事件发生后,整个A股市场的白酒板块更是深受重创,单日蒸发总市值为328亿元。
调查显示,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在疲软的市场情况下,基金机构还是延续着“喝酒吃药”的风格,在增持个股中,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排名靠前。如果酒鬼酒DBP事件继续发酵的话,那么基金机构必将集体“中风”。
当酒鬼酒事件被指向是机构有步骤的在做空中国白酒这一结论时,有业内人士表示,重仓持有的酒行业股票的基金们,这次所受伤害将最深。
发酵之六:酒企业怎么说
针对酒鬼酒是否含有DBP一事,11月21日,国家质监总局官在网上做出了回应,称酒鬼酒含有DBP为事实。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权威部门的回应只是表明酒鬼酒含有DBP,但是并没有给予界定酒鬼酒DBP超标。
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初检情况显示: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事实上,记者从大量采访中获知,国内的大型酒企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做过技改,那时候他们并非是因DBP才改造的,而是考虑到塑料管在输送酒的过程中容易爆裂,是出于安全考虑进行的技改。
以五粮液为例,该公司早在2004年就开始改造,用不锈钢管替换了塑料软管。在五粮液人士看来,他们那时候的整改并非是因为DBP,而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做出的改造,并经过3年时间改造完成。
同样,中小酒企近年来也都在进行管道的改造,用不锈钢管替换塑料管。记者在采访中获知,景芝酒业在去年就已经改造完成,并购买了检测DBP的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也就是说,在白酒行业内还没有爆发DBP事件前,行业内的多数企业都已陆续的进行了技改。如今,酒鬼酒被确认含有DBP,但是因为行业标准缺失,对于酒鬼酒含有DBP是否超标,没有一个合理的依据。因此,酒鬼酒事件的爆发,可能加速白酒行业有关DBP含量标准的出台。
来源:投资与理财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