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贴合酒业浮现的“黄金轮廓”,由上海市政府特许成立的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正式开业,推出首款交易品种——国窖1573。据悉,这一国际酒类公共交易平台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部分,股东为上海市政府国有独资的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和在国内保健酒行业名列第一的国有上市公司海南椰岛。
相比从刚开业的公共交易平台买酒,通过银行购买酒类理财产品,显然更为公众熟悉。笔者从国窖1573承销人上海瑞新恒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冶处获悉,由于媒体、银行等宣传渠道12月16日才公告,开业首日,交易中心开户量尚不足1000,并以个人酒类收藏者居多,机构和企业入驻并不多。
而早从2006年起,搭乘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多次涨价的“快车”,银行就已扎堆发行白酒类理财产品。由于受市场追捧,预期年收益率更是一路攀升,目前达到4%-10%,认购起点也设置为从1万元到100万元不等,对投资者的层次覆盖已经实现多样化。
对此,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则强调实物交易平台的战略意义。“以往投资者接触酒,主要就是通过购买银行和酒厂发售的理财产品,但绝大多数到期后其实是由酒厂回购,二级市场很难流通,最后变成了酒厂发行固定利率的短期债券,变相向银行借钱。 ”李雯峰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笔者了解到,酒类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有提货和酒行回购两种选择,实际情况是,选择提货的少之又少,大多投资者选择由厂家回购,而由于比从银行直接或发行企业债融资方便得多,酒厂也乐意将之作为改善现金流紧张状况的方式。
李雯峰介绍说,去年成立的上海红酒交易中心依托电子交易系统,更多体现与炒股形式相近的金融属性,此番立足实物交易的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应运而生则对接着上海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
“由于社会保有量大,而品牌高端酒的产量很少,所以期货合约交易模式是行不通的。 ”李雯峰表示。不过,也正因为全部采用酒品实物交易,不涉及期货、权益等虚拟交易,每一个交易单位均对应与之匹配的单件实物,所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开门所纳的主要就是高端酒品爱好者,而不像银行理财产品那样面向普通投资者。
按照他的预期,到2013年,年销售额可以达到300个亿,2015年突破千亿。而业内人士分析,这种交易模式是对酒业投资形式的一种补充,“过去名酒走拍卖渠道,跑的量太少,走销售渠道,保有量又太大,交易中心的实物交易主要是刺激酒厂不断投放好酒,让收藏者拿到好酒。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